9月9日下午,湖北作家羅日新創作的長篇小說《鋼的城》新書發布會在京舉行。該書以位于湖北黃石的最早的鋼鐵企業大冶鋼廠為原型,以1994年到2018年,鋼鐵企業在改革中的變遷為主線,講述中國鋼鐵工業在改革開放中迎來新的火紅年代的故事。
作家羅日新曾是大冶鋼廠的技術員、分廠副廠長。上世紀90年代初下海,仍從事鋼鐵行業。他概括自己的大半生為:煉鋼、賣鋼、寫鋼。他業余從事文學創作多年,曾發表短篇小說、散文等多篇,現為中國作協會員,湖北黃石作家協會名譽主席!朵摰某恰窞槠涞谝徊块L篇小說,全文曾在《十月》雜志刊登。該書獲湖北省屈原文藝獎等獎項。
發布會現場。人民文學出版社供圖
《鋼的城》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,分上下兩部,共53萬字。小說從1994年底的一場普通工人的婚禮寫起,寫鋼廠的勞模、改革者和普通工人三代人在鋼廠改革轉型、資產收購并購以及貿易戰中的故事。小說生活扎實、視野開闊、充滿理想主義者的情懷,既寫出了百年鋼廠的生存韌性,也塑造了工人群體的心靈雕像。
《鋼的城》作者羅日新。人民文學出版社供圖
該書字里行間帶著中國鋼鐵工業發展的印記、中國改革者的使命擔當、中國工人鋼鐵般的意志和爐火般的赤誠。其中改革者易國興、祝大昌、俞剛,普通工人吳回芝、活寶、賴子、葉老實等形象頗有典型性,塑造得可親、可敬、可信,鋼鐵人的百味人生躍然紙上。
中國作協、中國出版集團、人民文學出版社、《十月》雜志、湖北省作協等單位相關人士參加了發布會。文學評論家吳義勤、何向陽、潘凱雄、陳東捷、楊慶祥,著名作家周大新等在會上對該書作了精彩評論。
有專家表示,該書是向中國鋼鐵的歷史、中國鋼鐵人致敬的圖書,是難得的從生活中長出來,從閱歷中熬出來,從對文學的赤誠中煉出來的作品,是近些年現實主義文學的重要收獲,也是工業題材的重要收獲。這本書雖然是寫一個行業的,但絕不局限于行業小說,而是注重行業與社會的關系,堪稱在改革大潮中砥礪奮進的中國的一個縮影。
湖北省作協主席李修文發來祝賀視頻說,羅日新的寫作體現了非常強的專業精神,贊《鋼的城》這部作品賡續了湖北文學深厚的現實主義傳統,是近些年湖北文學十分重要的收獲。他從湖北文學發展的角度,肯定《鋼的城》的價值與意義,認為這部重頭長篇小說,是鋼城黃石在文學上的集中反映,也是湖北作家羅日新耗費十四年的心血之作。
李修文說,羅日新從自己國企到私企的親身經歷出發,不僅抓住了鋼鐵工業在市場經濟大潮中的靈魂作用,寫出了鋼鐵人的靈魂,抓住了工業題材長篇小說的魂,同時,更寫出了自己的靈魂的聲音:尤其下半部,可以看作作者的半自傳。中國鋼鐵人有鋼一樣的意志,有火一樣的情懷。作者全情投入,書寫自己經歷的時代,自己身邊的人,因而使得整部作品非常具有感染力。